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七十六章 连中三元!三百年来第二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要设八位阅卷官!”

    毕竟厮混朝堂的,耍起嘴皮子来,这些饱读诗书的大儒又岂是其对手!

    众人只能无能狂怒,总不能抓着万贵礼的手让他改了。

    但正因为如此,接下来的卷子,其余几位阅卷官为了保证方才那封答卷能呈送御前,有许多本来能给圈的都只给了【△】之类的符号,导致这一届含【○】量大减。

    这样的衍生是许多人都没想到的,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最终的结果是,那篇九圈一叉的文章,最终还是被成功送到了崇宁帝的案头。

    并且被主阅卷官直接摆在了第一位。

    事实上,不用摆在第一位,也无妨。

    因为看过【明月几时有】原贴,认真观摩研究过姜老军神那一幅字的崇宁帝在第一眼就认出了这别具一格又有大师风范的字迹。

    他笑着拿起来,看向这篇策论的内容。

    【臣对:臣闻帝王之御极也,体君道以奉天心,而后可以建久安长治之业。肃臣纪以奉天职而后可以成内修外攘之功。何则?人君者,天之所授,以统一万方,而凌驭万民者也。其位尊,其任重,故君道常主乎逸。人臣者,天之所命,以左右一人,而分理庶政者也。其分卑,其事繁,故臣道常主乎劳。】

    【钦惟皇帝陛下禀刚健中正之姿,合阴阳动静之德臣窃伏草茅,伏披圣泽久矣盖圣问之所及,首述古圣贤君之治,继悯水旱盗贼之灾,任事失人之咎,而终究夫足兵安民之术,弥灾救困之方.大哉皇言,忧国忧民之心见乎词矣,敢不披沥愚衷,以对扬于万一耶?】

    【古圣君以聪敏极圣之主,默运无为之治,而又有率育克勤之臣,共佐太平之业,故下民之其困也,水旱之为灾也,四夷之弗率也,圣君非不恤也。唯其忠良之佐,足以赞皇猷,弼直之邻,足以弘帝道则所以达长治久安之业,成内修外攘之功,岂偶然哉!】

    【臣伏观陛下临御以来,二十有四年矣!于今诸瑞咸集,四灵毕至,固足以彰陛下之峻德鸿勋,超卓百代矣!然水旱为灾,有垫溺枯槁之忧。蛮族窃发于东南,而南疆弗靖,北虏跳梁于西北,而边尘屡惊。甚则匪乱之势,渐成蔓延,殊非盛世之所宜有者,正古圣君忧民励精之日也!】

    【.盖陛下爱民之心,容保如天地,而诸臣不能承宜德意,以弘康国之猷。陛下遏敌之志,果决如雷霆。而诸臣不能奉扬威命,以茂肃清之烈。是自负于古圣之主,而有愧于贤君之臣多矣。】

    【.为今日计,莫先于任人,尤莫要于择人。夫国家分命职官,未尝不任人也,臣以为任之未当也。夫国家聚贤敛才,未尝不择人也!臣以为择之而未精也。任之未当与择之未精,而欲得人以俾圣治,是犹楩梓未充,而需栋梁之用,臣知其弗能也!】

    【固欲修内治者,在慎择乎守令而已矣。欲平外患者,在慎择乎将帅而已矣!】

    【抑臣又闻之,朝廷者四方之极也,纯心者用人之枢也。惟陛下常存敬一之心,以端拱于上而已。敬则存其心而不放,一则存乎理而不杂。深宫后闱之中,而不忘乎知人安民之虑;斋居邃密之际,而日严夫敬天法祖之忱,则心正而朝廷百官皆一于正矣。文武大吏有不奉承,而守令将帅有不奋励者哉?臣不识忌讳,干冒天威,无任战栗陨越之至,臣谨对。】

    看到最后一个字结束,意犹未尽还翻了一下的崇宁帝才惊觉自己竟然不知不觉全部看完了。

    不得不说,这篇策论是写得真好。

    格式、立意、文采,无一不精,最关键的是,对方在吹捧奉承自己和表露自己想法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微妙合理的平衡。

    自己不会觉得冒犯,同时又把想说的话都说到了。

    身为皇帝,身为一个聪明的皇帝,他当然知道臣属都是顺着他话吹捧的。

    但他喜欢奉承不假,却更喜欢奉承了自己同时还能把实事干好的人,否则他还怎么垂拱而治。

    “连中两元,又写出这等文章,朕也不做恶人,成人之美吧!”

    说着他提起朱笔,在上面画了一个大大的圈,圈中写下一个【首】字。

    ——

    翌日,四月初四。

    一大早,三百位贡生再次齐齐出现在了皇极殿前的广场之中。

    和之前不同的是,这一次,与他们站在一起的还有朝中百官。

    这便是每一届科举最后也是最盛大的场面:传胪大典。

    三年的辛劳,在这一刻,盖棺定论,而其中诸位的前程,也在这一刻,徐徐展开。

    三百位贡生站立中央,眼前是金吾卫摆开的卤簿仪仗,一旁还有礼音韶乐,他们的两侧还站着曾经仰望的文武百官。

    他们就是今日此处绝对的中心,更是天下瞩目的所在。

    对许多人而言,这也是他们这辈子最荣耀的时刻,再往后的人生,就再无可能只凭考试就能拥有这样的荣耀,站到这样的舞台了。

    他们的神色虽然依旧颇为不自然,但更多的是身处这种场景之下不自觉的战栗和惶恐,再加上几分对结果的患得患失,而非两日之前那种还要担心发挥的紧张。

    因为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

    礼乐悄然奏响,崇宁帝乘着帝辇缓缓抵达场中。

    众人在礼官的引领下,齐齐参拜。

    崇宁帝笑容和煦,望着下方的三百名贡生,“诸位俊才,朕就一句话,朕之期望在汝,国朝之希望在汝,黎民苍生之殷盼亦在汝,愿汝等从今往后,敬忠国事。便如世人赞颂老军神之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第一次得见天颜,一个个贡生们激动得浑身战栗。

    陛下亲口的期许化作一团烈火在胸中激荡,豪情顿生,壮志凌云,在眼中闪烁着理想的火花。

    在礼官的引导下,他们发出风雷般的嘶吼,“臣等谨记陛下教诲!”

    崇宁帝不再开口,从一旁的托盘中,取出三张试卷,亲手递给了礼部尚书王若水。

    原本这个活儿是该丞相来接的,但是如今秦惟中还在黑冰台问罪,相位空悬,崇宁帝不愿给这些如狼似虎眈眈而视的臣僚以错觉,便干脆让王若水来了。

    众人目光殷切地看着王若水,看着他手上的答卷。

    这三张卷子的主人,就将是今次最荣耀的三位,将享受着万民的膜拜与艳羡,走出一条青云直上之路。

    王若水拿起其中第一份答卷,朗声念了一遍。

    而后当众拆开糊名,声音微颤道:“崇宁二十四年四月一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一甲第一名泗水州,夏景昀!”

    一道道目光饱含着震惊、艳羡和嫉妒等诸多心思,齐齐望向那个队伍最前长身而立的身影。

    众人聚焦的中心,夏景昀迈步出列,站在御道左侧,高呼道:“臣谢陛下隆恩。”

    大夏立国三百多年,第二个连中三元的人。

    出现了!

    夏景昀,做到了!

    今天也就这一章了,实在有些烧脑难写。

    ps:这一章的策问和策论都是以嘉靖四十一年,申时行的状元策论为基础改的。

    为了挑一篇合适的,符合人设的,翻遍了历代状元策论,眼睛都看花了。

    见谅。

    or2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